Thursday, November 01, 2007

晚秋




看来上周末和洋洋外出徒步旅行的照片是2007秋色系列的最后“作品”,因为近处的秋色现在只能从地上的落叶中去寻找了!随着秋色系列进行到底,洋洋也完全学会了在相机前自然而然地作出各种POSE, 彻底实现了秋色系列的宗旨:-)。不用说上周末的天气和以前相比没有任何起色!

Wednesday, October 31, 2007

西方的鬼节——万圣节

今天是万圣节之夜,万圣节是和圣诞节,复活节一样的宗教节日,起源于西方,盛行于美国。这几年过万圣节在挪威也流行起来,但不如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那么隆重,挪威没有万圣节假期,也没有家庭庆祝,主要庆祝活动就是万圣节之夜孩子们装扮成鬼怪,到各家要糖。
今年佳慧没有像往年一样去要糖,觉得自己长大了,不大好意思了,洋洋又太小,还不大懂,所以今晚全家就在家等着给“小鬼们”发糖了。天一黑,“小鬼们”就分批来了,门铃一响,端着糖盆来开门,门口的孩子们齐声喊:“不请吃就捣乱”,赶快就得往每个糖袋子里发糖了!洋洋觉得这个游戏很有意思,看妈妈发过两次,过后再来人,他就到门口发糖去了,当然也没忘了往自己嘴里塞一块!




西方的鬼节——万圣节

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个“Halloween”,辞典解释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译作:“万圣节之夜”。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

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HALLOW” 即圣徒之意。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 (CELTS) 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传说那时凯尔特人部落还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杀死用以祭奠死人的习俗。

到了公元1世纪,占领了凯尔特部落领地的罗马人也渐渐接受了万圣节习俗,但从此废止了烧活人祭死人的野蛮做法。罗马人庆祝丰收的节日与凯尔特人仪式结合,戴着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动物或鬼怪,则是为了赶走在他们四周游荡的妖魔。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人以古灵精怪的打扮,来庆祝万圣节的由来。时间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渐起了变化,变得积极快乐起来,喜庆的意味成了主流。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说法也渐渐被摒弃和忘却。到了今天,象征万圣节的形象、图画如巫婆、黑猫等,大都有友善可爱和滑稽的脸。

万圣节的习俗——不请吃就捣乱

万圣节的一个有趣内容是“Trick or treat”,这习俗却并非源自爱尔兰,而是始于公元九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那时的11月2日,被基督徒们称为 “ALL SOULS DAY”(万灵之日)。在这一天,信徒们跋涉于僻壤乡间,挨村挨户乞讨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灵魂之饼”。据说捐赠糕饼的人家都相信教会僧人的祈祷,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护,让死去的亲人早日进入天堂。这种挨家乞讨的传统传至当今竟演变成了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的游戏。见面时,打扮成鬼精灵模样的孩子们千篇一律地都要发出“不请吃就捣乱”的威胁,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连声说“请吃!请吃!”同时把糖果放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大口袋里。

孩子们喜爱的节日

万圣节是儿童们纵情玩乐的好时候。它在孩子们眼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节日。夜幕降临,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上一盏“杰克灯”跑出去玩。“杰克灯”的样子十分可爱,做法是将南瓜掏空,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然后在瓜中插上一支蜡烛,把它点燃,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便能看到这张憨态可掬的笑脸。

收拾停当后,一群群装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杰克灯”,跑到邻居家门前,威吓般地喊着:“要恶作剧还是给款待”、“给钱还是给吃的”。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钱款待他们,那些调皮的孩子就说到做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他们有时把人家的门把手涂上肥皂,有时把别人的猫涂上颜色。这些小恶作剧常令大人啼笑皆非。当然,大多数人家都非常乐于款待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客人。所以万圣节前夜的孩子们总是肚子塞得饱饱的,口袋装得满满的。

Monday, October 29, 2007

睡前对话

周日晚上临睡前,佳慧来到大房间要在妈妈的床上躺一会儿,洋洋正在旁边的小床上翻书,可能是发现小弟弟的书有意思吧,佳慧拿起一本书给小弟弟读了起来。姐姐读得有声有色,弟弟听得也很认真,有时觉得两个孩子年龄差距大些并不是坏事,起码大的可以照顾小的。
一本书读完了,佳慧开始和妈妈闲聊,话题最后转到了学习上:
... ... ...

妈妈:将来小弟弟像你一样(指学习),你觉得怎么样?
女儿:一点好,一点不好 (是想说也好也不好, 还挺谦虚,不过女儿的中文表达... 唉!)
妈妈:哪好哪不好啊?
女儿:我学习好 (好像又不谦虚了)。
妈妈:你学习样样都好吗?
女儿:除了中文以外...
妈妈:其他没有不好的了?
女儿: 小提琴不是那么好,但是我笛子吹得很好。
妈妈:小提琴为什么不太好啊?
女儿:练得少贝?
妈妈:那你能不能坚持每天练练小提琴和中文啊?
女儿: 行,不过你得帮我中文。

... ... ...

其实正如她自己说的,除了中文以外,佳慧在其他方面做得都不错,女儿很自力,在学校学习很好,业余爱好也不少,小提琴,长笛,绘画...,每天都比较忙。 作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好上加好吧!